全套蝦病診斷方法及儀器使用要領
近年來,華南地區對蝦養殖的現狀是:成功率越來越低,成本反而越來越高。但在廣東的江門新會、臺山、珠海、陽江,就有這么一大批養殖戶就能夠低成本養殖成功。這是為什么?人病了上醫院,可以借助B超、X光等儀器發現病癥從而可以對癥下藥。當你發現水、或者是水下面的蝦發生異樣時,靠什么確診病因、對癥下藥的?很簡單,你也需要借助一批對水和蝦能用的“B超、X光”儀器來發現癥狀,并且要求簡單實用。以下結合常見問題及處理建議對儀器做一一說明。
1 透明度盤
常說,養蝦,先養水。那么,什么樣的水質才能算是良好水質?其中透明度就是水產養殖最重要的水質指標。其反映水的透光性能,結合水色就可以較為準確地表達出水質的優劣!
一般對蝦養殖池塘水體的透明度應控制在20~40cm之間,30cm最適合,水色以黃綠色為佳。水質透明度低至10cm時,此時水的pH值、氨氮、亞硝酸鹽將超標。當透明度值低且水質渾濁時,往往水質亞硝酸鹽濃度偏高。
透明度值低,水質藻類或者有機質過多,此時使用藥品潑水,用藥效果差。水質的透光性差,底層的藻類光合作用弱,產氧量少,此時使用藥品改底,容易偷死;透光性差、溶氧低,這二者容易導致底質惡化、厭氧菌大量繁殖,蝦往往容易發病。就是想開口攝食都難!
透明度盤(圖1)是養殖過程必備的工具。把每天水質的透明度記錄下來,當水質有一丁點變化,就能夠從數據中看出來,及時用藥(水質改良劑)處理。此時做工作既可以事半功倍,并且成本最低。切勿等到水質變質、見到死蝦時再處理,那就為時已晚!
處理建議:提高透明度,防止“腐敗”。
圖1 透明度盤
2 玻璃杯
通過玻璃杯,我們可以看水色、水蚤、有機質,也可以分活藻、藍藻、鞭毛藻等。
對水質的評判,另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水色,其由水中的藻類、有機質、浮游動物所共同呈現,其顏色也表明了水中各個派系在水體中占的比例。想要水質變化聽從你的指揮,那就要學會用玻璃杯看水!
實踐一、剛剛放苗的池塘水(圖2),還沒有2d,透明度就從30多cm急升到60cm,使用了相關產品追肥,透明度降低到45cm,但又變成70多cm。如果你會用玻璃杯,你會發現就是水蛛(即紅蟲或枝角類)造成的。
圖2 剛放苗的塘水
實踐二、有一種水,透明度很高,但是整塘水看起來就是大青色(圖3),用玻璃杯,你會發現全都是絲狀藍藻。
圖3 塘水顏色是大青色
實踐三、有一種水,倒藻后變成茶褐色蝦不攝食,用玻璃杯,你發現不少茶色碎屑沉底。這就是鞭毛藻在作怪(圖4)。
圖4 倒藻后的水變茶褐色
3 底層水質取樣器
蝦在哪里生活,那就應該研究到哪里去。若研究只是停留在清爽的表層水,而底層水有機質過多,對蝦在底層缺氧、甚至亞硝酸鹽中毒的情況卻渾然不知,在此情況下投喂、甚至用藥,那出現不攝食是小事,若是用藥加劇了缺氧、中毒情況,那可真的是誤蝦誤己。
所以,檢查水質時,不光要測定表層水,同時更重要的是化驗底層水(往后介紹的測驗水的各個指標時,都是用到底層水樣取水器取水的),我們要的是對蝦生活水層的水質指標,這時底層水質取樣器就顯得十分重要。因為底層水溶解氧必須在取水后第一時間用溶解氧分析儀測驗的!
4 水質分析儀——氨氮分析盒
水中對蝦有毒的氨存在形式是有毒氨(NH3),其主要是由于殘餌、糞便中的蛋白質構成的存在形式,也有部分是由外部直接加入地下水、肥料導致。其毒性與測定的氨氮總量、pH值、溫度有直接關系。其毒性在高溫季節、高堿條件下最為高!常開增氧機能夠揮發部分有毒氨。
水樣中有毒氨(NH3)的比例表(%)
分別測定水樣中氨氮含量、pH值、溫度,再按上表查出氨(NH3)在總氨氮中的比例,按下列公式計算出水樣中氨的含量:氨(NH3,mg/L)=氨氮(N,mg/L)×1.216×比例(%)!
5 水質分析儀——亞硝酸鹽分析盒
水質中的存在大量的硝化菌,正常條件下,它們能夠把氨氮轉化成藻類能夠吸收的硝酸鹽。倘若在其硝化過程出現缺氧情況,則過程受阻,氨氮就不能正常轉變為硝酸鹽,過程停止則會生成中間產物就是亞硝酸鹽,無法被藻類吸收利用,所以處理要點就在水體溶氧上。尤其是底層水溶氧,將有毒有害的亞硝酸鹽轉變成為硝酸鹽,為藻類所利用。若是水色是綠濃的,則要先提高透明度(參考透明度處理建議),再采用處理氨氮的方法!
處理“三高”(pH值、氨氮、亞硝酸鹽)時,都可用光合細菌(養水專家)提高透明度。
6 紅白碗的使用
使用紅白碗(圖6、圖7),可清晰看對蝦個體。順口溜為:兩碗看對蝦,使用很簡單;碗中看變化;白看斷紅黑,紅看白白白。
通過以下的看蝦過程介紹紅白碗的妙用:
正常蝦的體色是透亮青色的(圖8)。把剛從池塘里撈出來的蝦放在白碗即可。圖9顯示的紅黃體色、說明蝦肯定有麻煩,可能是應激、病原感染!
6.1 看體色變化
那該如何入手處理才是呢?做個小實驗,將蝦放在白碗里暫養,如圖10,暫養30min后,蝦的體色轉為透明,則說明紅黃色主要因應激而起的。同樣的水和蝦,放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溶解氧,白碗的水少且淺,溶氧高。這實驗說明,只要把水透明度提高、溶氧升高,蝦的體質就有質的轉好。水環境的好壞對蝦的體質影響很大。
所以,當你的蝦有問題的時候,不要急著用藥,先量水的透明度、底層溶解氧后再決定怎么處理。水質的變化會引起蝦的應激病變,即“三變”:透明度值變低、pH值升高、底層水溶解氧變低(如圖11)。所以很多問題不是靠潑灑應激靈可以解決的,得靠提高透明度,防止腐。ǜ瘮∠碌奈r如圖12)!
通過白碗,倘若蝦體色沒有改變,那則說明蝦是受病原感染(如圖13),體色發紅。處理的第一步還是提高透明度,再根據蝦的體質變化和攝食情況選用藥品!
6.2 看斑色變化
蝦體色亞紅,則其身上有許多麻點,有紅(如圖14,由變化剛形成的出血點)、有黑(如圖15中的大蝦,生成有一定時間,被細菌感染而成),嚴重的是潰瘍(如圖16,形成一定時間,且大面積損傷后細菌感染而成);這些都是出血點在不同時間的表現。所以根據顏色的不同可以判定蝦發病是處于病原感染的什么階段,從而確定相應處理的方法。比如把如圖14的蝦放到紅碗,發現蝦的斑點見得很少,那么該蝦是應激或是紅體病,處理可以從提高透明度提高體質入手。如果見到很多黑點,則是底層細菌感染嚴重!
6.3 看附肢變化
穩定的水體,指的是在日常觀察中,透明度、水色變化不大,均維持在較合適的狀態!此時蝦的生長最為穩定、快速!只要是水變化多端的,蝦肯定多病。應激也是一種病,能夠致使蝦的體質變弱,從而易受病原感染。如圖所示:蝦的紅須(圖17)、斷須(圖18)、爛眼、紅足(圖19)、黃爪(圖20)、紅尾(圖21)等病害,均由蝦應激造成損失而病原感染所致,體表、附肢出現侵蝕破壞的則為細菌感染。所以,根據“看斑色變化”確定蝦發病的階段,再按照“看體色變化”提高蝦的體質,最后確定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,那就事半功倍了!
6.4 看鰓知底水
蝦是通過鰓過濾水中的氧,底水的好壞直接在鰓上體現出來:黃鰓、黑鰓(圖22、圖23);然而,有一問題卻被疏忽了——纖毛蟲(圖24)。水質發濃,蝦靠邊,且有個別死亡,十有八九是蟲在作怪;在實踐中,另有三個特征:①鰓蓋上有成片的較大黑斑(圖25);②紅碗中尾扇邊緣有熒光(圖26):因長蟲后細菌感染而成。③蝦箏很臟(圖27、圖28),像是地圖。處理很簡單,根據天氣、底層水溶解氧,確定藥物提高透明度。要記住,底好、水好,蟲少、胃口好!
6.5 看內在變化
我們先從蝦的體色變化總結出水體變化影響蝦體質、從斑色和附肢中把應激和細菌病分開、從鰓上看出底水差,蟲也欺負蝦。最后剩下內在的問題:蝦應激時肌肉在紅碗就會呈現白色,如果靜置15min,白色未消退,則是肌肉白濁。▓D29、30),還有用白碗就能發現對蝦的腸炎如中斷、腫大、發紅(圖31、32);而對于花肝(圖33)、白斑(圖34、圖35),關鍵還要維持水質良好,多用紅碗看蝦,早發現,早診斷,早治療。
對蝦是甲殼動物,不像脊椎動物的魚好養殖,天氣、水質的變化對蝦的影響更加大,從而更加容易發病。要養殖成功,合理的日常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,水質的調控、投喂量的增減、藥品的使用等都需要有切合實際、統一的依據,所以我們做了以上工具、技術的研究和介紹!
對于對蝦養殖,我們提倡的是:
、俳柚ぞ哂^察水和蝦,提前預防處理,多用光合細菌(養水專家)調控適當的透明度;
、谧龊脺蚀_的投喂計劃:比如前期(30d),用EM菌培養輪蟲水蚤為主,少量飼料為輔,提高蝦的成活率和體質;后再以飼料為主,必須勘察清楚投喂料是否過剩;
③把好蝦苗關!
建議:
A、看苗時,若非投喂時間,在氣石處打水發現有很多的苗,說明苗的質量一般,健康苗攝食后應該都是附壁;
B、若水面浮一層絮狀物,可能是由于蝦出現腸炎造成的;
C、健康的蝦在光線下蝦身是透亮的,活力好,不扎堆;
D、好長大的蝦的腸道在顯微鏡下是蠕動很大的;
E、顯微鏡下,劍額折斷且變黑、步足前端變黑,細菌感染。
來源:當代水產 作者:蔣火金